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是一所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规模宏大的高质量集团化学校。学校融汇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集团化办学优势,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自1950年创校至今,学校经历了华北农研子弟学校、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第二小学等多次更名和合并。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占地26601.07平方米,拥有5个校区,123个教学班,343位教职员工和5062名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教育平台上获得更多成长和收获。
为解决“择校热”等教育质量不均衡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于2015年7月与向东小学、艺师附小合并,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学区内百姓上好学的诉求。合并至今,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经历了融合期、发展期、提质期三个阶段,实现各校区均衡优质发展。
家长的心态也由刚合并时的担忧、困惑转变为放心、满意。有的家长说:“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多个校址之间做到师资分配均衡,努力使孩子们在校区间无差别感受,并可以跨校区参加社团活动,充分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有家长说:“学校管理方式的沿革,从一校两址到一校五址,在保持学校特色同时在不同校址因地制宜地开展管理工作”。家门口的学校质量提升,百姓愿意就近入学,彻底解决了家长“择校”的问题。
特别是居住在钢研的家长,他们的感受最深。他们说:“以前我们单位的职工子女到了入学的年龄,我们家长都很焦虑,发动各种资源找好学校,现在家门口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气象路校区,有优质的教师队伍,学生活动跟本部一样,我们现在可踏实了,再也不焦虑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倡导“生长教育”理念,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生长,尊重每个学生的生长规律,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生长动力,实现每个学生每一天的健康、快乐生长。学校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以关注学生人格的生长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以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生长为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以关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生长为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以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生长为结果,培养学生学会创造。
学校深刻认识到多校区协同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办学模式,倡导“同生共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同生共长”强调尊重差异,缩小差距,促进全体师生共同成长。学校不仅尊重各校区的历史、文化、地域和生源的差异,更通过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运营、制度标准、办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无差距管理,致力于实现各校区的优质均衡,引领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建立了旨在全面、健康发展学生的生长课程体系,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实践创新型课程三层次构成,涵盖五个领域,确保每位学生均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学校全面推行基础型课程,实现“五育并举”,同时丰富拓展型课程,优化实践创新型课程,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学校一直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不断扩大影响力。从2010年开始进行“手拉手同生长”的教育扶贫活动,党员干部、教师赴宁夏、河北、贵州等地的农村小学,与贫困地区的师生交流学习。2020年在援疆、援藏的过程中,党员、教师深入新疆、西藏的小学工作2年,与当地教师双向生长。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常态,全体骨干教师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海淀区的“空中课堂”资源开发任务,为广大小学生送去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2021年学校党委的“践诺“党建品牌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第一批优秀党建品牌。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2020年11月,刘芳校长在南京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基础教育论坛分论坛发言《长大了我也当一名老师》,感动了全国的教育同行。周边单位高度认可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办学质量,2022年6月,中央财经大学为学校挂上“中央财经大学附属小学”的校牌。
历经73个春秋,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获得过众多荣誉称号,如北京市红旗学校、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北京市金帆管乐团、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学校、海淀区先进党组织、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等。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一所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学校,学校将以不断追求卓越为己任,继续致力于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成为当下及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培养未来的国家栋梁,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