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到中关村,建院75年来,海淀医院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定点医院、2003年“非典”疫情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收治医院,是海淀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和重要活动医疗保障的中坚力量。目前在岗职工1600余人,编制床位900张,设有39个临床、医技科室,被定为海淀区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首都文明单位”、“首都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规范化服务达标单位”、“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医院公益性,加快医疗技术提升与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拉手周边社区、驻区单位、企业、学校等,探索行业党组织服务地区发展新途径,提升公益医疗服务活动的品质。全力打造适老就医环境,推行老年疾病综合评估理念,实行多学科诊疗模式,将老年友善服务扎实推进。克服重重困难建立安宁疗护科,通过医患共同决策,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涵盖身体、心理、社会与灵性的整体照顾,成为北京市安宁疗护示范中心。医院还建立了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脊柱微创暨疼痛康复技术培训示范中心5G远程门诊中心;成立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尿控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北京市海淀医院会诊示范中心。一大批学科跻身国内、国际先进行列:肾脏内科建立全国最早的血液净化通路监测系统、通路随访呼叫中心、血管通路日间病房,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体系;心血管内科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由114分钟缩短至50分钟,科室通过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及心脏康复中心认证;护理学科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医院护理学科类全国百强等,以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彰显了公立医院服务于人民健康的价值与力量。
医院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勇担社会责任,每遇重大事件都义无反顾地冲在生命救治的最前沿。近三年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院职工,统筹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出色完成定点救治医院任务;支援市内多区疫情防控,承担市区两级23个集中隔离点医疗保障任务以及海淀区方舱医院建设任务等。
2022年底,当急诊、发热门诊遭遇前所未有的高负荷运转状态以及危重症救治出现大量需求,医院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尽责,分秒必争,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迅速形成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可执行方案,通过举全院之力支持急诊、做好重症救治战略储备、建设互联网诊疗、加大健康科普宣传等举措,积极主动引导患者分级分类诊治,精准科学把握战“疫”主动权。
领导班子现场办公统一指挥,专业、有序、高效的做好120院前急救衔接,全力收治急诊患者。全院一盘棋,调整医护力量、优化诊疗布局,举全院之力提升急诊接诊转诊能力,提高急诊周转效率,降低留观患者滞留时间。同时迅速扩建5个呼吸重症病区,设置12个呼吸亚重症病区,重症床位数达到全院总床位数的59.82%,保障危重症患者救治,牢牢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医院还积极发挥医联体核心作用,畅通上下转诊通道,加强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患者救治。建设线上诊疗平台,开展24小时线上问诊咨询服务,为不便来院患者提供就医、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图文、视频等科普宣传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多措并举倾力保障患者就医需求,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沧海横流,砥柱巍然。在这场世纪疫情的感染风浪中,海医人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轻伤不下火线”,直面汹涌袭来的疫情高峰。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阶段医疗救治工作,在疫情防控救治“大考”中,交出一份优秀“答卷”。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以《海淀医院纪事》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展现了人民医院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