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列表 -> 基层动态
 
创新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纵论中关村科学城工匠精神研讨的创新实践

日期:2021-09-13

创新工匠是这样“炼”成的——纵论中关村科学城工匠精神研讨的创新实践4_副本.jpg

  与传统产业相比,科技企业职工的劳动与创造该如何理解?与制造业、生产型企业相比,科技企业职工有没有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工会路径是怎样的?自2016年“工匠精神”大讨论,中关村科学城“工匠精神”研讨系列活动用6年时间,以两届系列研讨活动、两次论文征集170余篇作品以及两次评选的15名“创新工匠”为具体成果,呈现四个维度特点:从参与范围上看,这是一次引发广泛共鸣的职工观察;从观念认知上看,这是一次弘扬三种精神的生动实践;从评价标准上看,这是一次良性互动机制的系统构建;从示范带动上看,这是一次工会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尝试。

  日前,在第二届“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暨创新论坛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专家、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工匠”称号获得者和优秀论文作者围绕创新工匠人文土壤、实践逻辑和培育路径进行一场思想碰撞、智慧交流的深入对话,至此中关村科学城第二届工匠精神研讨系列活动圆满收官。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综合党委书记吴宝华,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王伟,北京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朱京萍、网络工作部副部长冷潘全,海淀区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侯雪等出席论坛,中关村科学城总工会主席王晖作主旨发言。

  ——思想引领 格局高远

  “既要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也要让饭碗里的粮食更绿色、更健康。” 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陈昶二十多来扎根生物科技领域,从连续10个月潜心观察红蜘蛛的习性,到研制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功走出国门的生物农药阿泰灵。“有高薪也不会走。”面对国外高薪的邀约毫不动摇,他说“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人民渴盼什么就干什么”是初心。

  ——执着坚守 极致追求

  “真正的关键核心技术引不进、买不来。” 安方高科电磁安全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郑彩霞多年深耕于电磁安全技术领域。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的艰难处境和重重阻碍,否定了数不清的方案,组织了无数次专家研讨,凭借着对力学与美学的不倦追求,郑彩霞带领团队闯过重重难关险隘,突破壁垒,实现了零磁项目国内自主知识产权0的突破,成功搭建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零磁实验室。

  “创新要在一线且要听得见‘炮声’,要敢于挑战自我及默认规则。”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邢悦团队从0开始,搭建“集智创新工作室”。他说,集智亦是极致,没有“高大上”的口号,有的是对创新的坚守和执着。“我们把平凡岗位的点滴积累创新称之为‘微创新’。” 邢悦带领的这支“1年出差超250天”的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创新的执着坚守和极致追求。

  ——厚培土壤 精神传承

  “创新需要平台,需要成本,也需要试错。”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冯军介绍,佳讯飞鸿坚持每年拿出超10%的总营收投入到研发中。“机房巡检机器人就是在佳讯飞鸿的创新大赛中诞生的,现在已经形成成熟产品并在铁路系统的机房中投入使用。”冯军说,这款产品本不在年度研发任务内,只是因为创新大赛鼓励“业余”兴趣、鼓励试错容错、鼓励跨团队“组队”,才成为可能。正是在这样的创新土壤之上,科技创新成果才源源不断地涌现。

  ——热情真挚 坚定不移

  “我没有特殊的天分,只是热切的充满好奇。”冯军回想起走上电器设备研究之路的过程,这份长达二十多年的坚持正是源自于热爱。他从小就对各种录音机、电视机充满好奇,一次次地拆解、修理、研究,等到大学毕业真正步入实验室的一刻,激动、兴奋涌上心头,恨不得一个月都泡在里面不出来。而正是这份热爱,让工作和奉献成为一种享受,让困难和挑战成为一种快乐。

  ——修心修能 率先垂范

  “‘跟我上’和‘给我上’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这也是我们担当、职责和价值的真正体现。”作为优秀论文作者,来自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刘艳介绍到,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为了保障国际客户现场验收顺利进行,她连续三周冲在最前面、干在最前头,带领国际交付团队适应时差反应,搭建“云验收”系统,确保圆满完成交付任务。

  ——工匠精神与工会工作

  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专家李洪坚、孟泉、李静一致认为,工匠精神在中关村科学城的研讨是很必要、很需要、更重要。

  第一个层面,“四个具有”的创新工匠精神是赓续中关村精神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科学城科技企业云集背景下,“具有对科技创新的真挚热情、具有对研发投入的执着坚毅、具有对创新创业的百折不挠、具有对崇高成就感的极致追求”的“四个具有”精神更具科技现代感,突出反映着区域、行业和企业特质,彰显着海淀“创新生态雨林”体系的人才观、价值观,集中体现着海淀“两新两高”战略实践的创新内蕴,充分映照着弘扬践行新时代中关村精神的价值升华。

  第二个层面,“创新工匠”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优秀代表。首届5名“创新工匠”自2018年获评后,相继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首都最美劳动者、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第一届海淀工匠等荣誉。今年,“创新工匠”拥有各项专利、软著21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5项,其科创成果既有面向产业重大需求且具有实用性和技术价值的项目,也有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从北京市重点引导和支持的产业来看,创新工匠涵盖领域紧紧围绕海淀“两新两高”战略深化落实,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占比60%,科技服务占比20%,人工智能占比10%,节能环保占比10%。

  第三个层面,人文土壤是培厚创新工匠精神的关键基石。企业是诞生创新工匠的主战场、大舞台。工匠精神的研讨、创新工匠的评选应当与对企业创新土壤和人文要素的探析同时进行。对十名创新工匠的走动颁奖和面对面访谈,表明工匠精神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家国情怀、经济投入、信任空间、成长通道、文化环境、团队氛围、基因传承等7个方面构成了非公科技企业的创新人文土壤。同时,研讨活动已经成为职工在更宽领域、更新视角上认识工会职能的重要窗口,成为工会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第四个层面,“创新工匠”是基于中关村科学城产业结构特征和非公科技企业职工队伍现状,在“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内涵基础上,对标北京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目标,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将“工匠”与区域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会工作创新紧密联系的核心概念。因此,对科学城工匠精神研讨和“创新工匠”的理解也应秉承工匠为体、创新为用的原则,紧跟区域政策环境和人才资源、适应产业经济发展大势、贴近非公科技企业职工特征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

  此次论坛旨在用“创新工匠”的榜样力量在海淀、在科学城引领创新风潮,既是助力深化落实海淀“两新两高”战略,为全力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世界一流科学城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积极回应。吴宝华书记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工匠精神研讨系列活动是充分展现科学城人才风采的具体行动,是全力打造人才生态体系的有效路径,是持续完善党建引领服务科技格局的生动实践。他指出, 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梯队是传承“创新工匠”精神、赋能科学城创新发展、助力海淀“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要坚持因需制宜、因地制宜的评选、举荐、宣传优秀科技人才,激励促进更多优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要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大作为为高能级高质量创新高地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加快构建“大党建”“大人才”“大科技”发展格局,加快锻造高质量创新人才梯队,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为建设竞争力一流、影响力一流的世界一流科学城汇聚磅礴力量。

打印 】 【 关闭窗口
 
     
无障碍